三种语境下的云南白茶

从颜色、形状等特征去描述事物,是古人常用的命名方法。白茶由“白”字加“茶”字组成。“白”字在甲骨文里就已经出现,《说文》指出,“白”代表西天的颜色。我们读到“六大茶类”命名,首先联想到的就是颜色,这是认知习惯使然。深究起来,叫某个名字的茶,并不必然指向相应的茶类,按照现代茶学认知范式,白茶采用特定加工工艺(不揉不炒),呈现相应品质特征。安吉白茶采用绿茶工艺制成,虽名白茶,实为绿茶。这类案例提醒我们,命名非常重要,而透过命名的外壳,直达其本质,才能有效地去认识事物。

谈云南白茶源流,不能脱离白茶语境。由于汉语表达的多义性和模糊性,加之茶史本身暗流遍布,相关话语枝蔓丛生,所谓白茶语境,本身就呈现出不同面貌。不同语境下的白茶、云南白茶同样各有所指。

三种语境下的云南白茶三种语境下的云南白茶三种语境下的云南白茶

天仙与美人

在神话传说的语境下。说起中国茶,一般都会提及神农尝百草。谈到白茶,甚至有人认为,它是我国最早创制的茶类,并推测,白茶“可能是起源于神农时代以后若干年的商代巴蜀地区(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0世纪)”。问题在于,我们是信奉单一起源说,还是多元起源说。如果是前者,就会陷入争第一的窘境,谁也说服不了谁。

如果是后者,则多个起源地并存,且每个起源地都有自己的话语优势。当然,神话传说并不是白茶所独有的话语,其他茶类或多或少都有类似心理诉求和描述范式。从传说故事视角来看,福建白茶里“太姥娘娘”的传说就有不同的版本,太姥娘娘被当地人唤作蓝姑(或称“兰姑”),乐善好施,并亲手种植绿雪芽茶治病救人,被奉为仙人。

如今,太姥山山间有一“鸿雪洞”,洞顶有一株“绿雪芽”古茶树,传说此树即为太姥娘娘手植之“绿雪芽”繁衍,为福鼎大白茶始祖。这些故事的共同之处除了人物的神化外,白茶的形象也被赋予仙草般奇效的色彩。关于这一点,不但茶的溯源在东方沿海一带肇端于神话,民间关于海外仙山、奇珍异物的传说亦多出于此。

三种语境下的云南白茶

而深居内陆的云南,在古时僻处西南一隅,既无文人来附会这些仙怪奇谈,便只能发源于民间百姓的朴素认知。人们谈起“月光白”,也会说起一个动人故事。

一位美丽的采茶女子,为等候她赶马远赴异乡的情郎,日日苦守,便把这份相思寄托在每日采摘的茶叶上,让它在月光下摊晾、干燥,日复一日,便做出了云南最传统的月光白。因该茶由美貌少女在月光下采摘,又在月光下晾干,便取名“月光美人”。其中充满诗意,但毫无神话的成分,也许这正是这个故事的美丽所在,贵在质朴无华,却韵味隽永。

而关于景谷大白茶,更有非常明确的记载,但它也可能出自民间流传。道光二十年(1840)前后,景谷当地陈姓人家在外地茶山采得数十粒种子,藏于竹筒扁担中带回种植。此茶与他茶不同,外形好,卖样也好。当地土官责令精心制成“白龙须贡茶”,向朝廷纳贡,成为稀有珍品。

既是神话,又为传说,来源虽多为附会,却为白茶的起源增添了一种神秘色彩,道明了它的形象特点,令人心生向往。

白茶正名有出处

文献梳理则具体可考,但也难以确证其源。

提起白茶,一般都会涉及《茶经》《膳夫经手录》《大观茶论》《东溪试茶录》《煮泉小品》《茶笺》等书籍里的相关记载。这些材料是讨论白茶历史的公共资源。谈论云南白茶,我们可以从中获得有益启示。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材料中所谓的“白茶”,有的指茶叶树种,有的指茶叶外观,有的指茶汤色泽,有的是工艺雏形,不能一概而论。

从文献视角来看,云南白茶最早可上溯至唐人樊绰《蛮书》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需要注意的是,所谓“散收无采造法”,是指这种方法出自天然,还是早期白茶的工艺雏形,实无确证。不过,从历史叙事和工艺演变来看,却可把云南白茶的演变直溯至唐代,这是较为令人振奋的。人类利用茶叶,有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可以食用鲜叶,也可以将鲜叶晒干备用。

三种语境下的云南白茶

而至宋代,徽宗皇帝在《大观茶论》所著:“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 ,其叶莹薄。崖林之间偶然生出,非人力所可致。” “须制造精微,运度得宜,则表里昭彻,如玉之在璞 ,它无与伦也 。浅焙亦有之,但品格不及。”

这说的虽然不是云南白茶,似乎离现代白茶工艺更为切近些了。而后来清代阮福《普洱茶记》云:“每年备贡者,五斤重团茶、三斤重团茶、一斤重团茶、四两重团茶、一两五钱重团茶;又瓶装芽茶、蕊茶,匣盛茶膏,共八色……于二月间,采蕊极细而白,谓之毛尖,以作贡,贡后方许民间贩卖。”有人指出,这里的芽茶、蕊茶可能是古代生产的白茶。2022年,《故宫贡茶图典》出版,插图里就有“蕊茶”,似乎为这个说法提供了佐证。当然,上述两条材料都有相对宽泛的解释空间,可以看作讨论云南白茶的某种历史话语。

类似话语下的云南白茶还可往后推移。民国年间,就有训练有素的制茶人和正规茶厂生产过白茶,后来出现的“月光白”也延续至今。民国二十八(1939)年,范和钧来到佛海(勐海),于是年9月开始制茶,其中就有白茶。民国三十二(1943)年,佛海茶厂生产白茶318斤。据《续云南通志长编》记载,民国三十三(1944)年,云南中国贸易股份公司产白茶518市斤,每市斤出厂成本为908.24元(旧币)。另生产“仿制龙井玉露薰茶白茶”。

从目前仅见的残缺史料中看来,其中提及的“白茶”,概念并未明确为“云南白茶”,加上白茶可直称树种,又可以工艺而论,直到现代云南白茶作为一个热门茶类,深入消费市场之后,我们觉得甚为重要的是为之“正名”了。

品牌化才是成名之路

“云南白茶”给人的直接印象是我们谈论的第三种语境——地名选择。地名具有相应的稳定性,流传时间也比较久,从地名角度去命名白茶,在传播上有天然优势。

某地出产的白茶,命名为某某白茶,几乎是一种本能选择,比如政和白茶、福鼎白茶。这是通用方法,不独白茶,其他茶类大多也是如此。地名选择实际上是一个品类趋于产业化、品牌化的结果,当区域品牌、地方品牌和企业品牌形成品牌化的合力,一种茶类以区域或地名来命名,是顺理成章之事,如信阳毛尖、黄山毛峰、西湖龙井,再者福鼎白茶、安吉白茶、安化黑茶等,我们也希望有一天云南白茶、甚或秧塔大白茶在市场上同样响亮。

中国白茶如果是海洋,每个地方出产的白茶都是浪花,有的浪花大而耀眼,有的浪花小而美丽。在时下语境下称云南白茶既包含大叶种白茶,又包含中小叶种白茶。首先,从大叶种的角度来看云南白茶。其历史可以说与茶树的生命历程相同。我们有成百乃至上千年的古茶树就是明证。作为世界茶树起源地的中心地带,古树白茶和山头白茶为云南白茶提供了更多想象空间,这是云南白茶一大特色。

总体来看,以“白”字命名的茶,并不一定都是白茶。就算明确命名为“白茶”者,也并不指向统一含义。原因在于不同历史阶段命名的白茶,其语境和定义并不统一。同其他白茶一样,云南白茶变得耀眼,是云南茶产业在当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我们有理由相信,也许在不同历史时期,云南都有人在生产白茶,只是产量和规模不同而已。直至最近几年,云南白茶凭借自身优势,表现突出,相信云南白茶一定实至名归,未来光明。

原文刊载《普洱》杂志

2023年2月刊

文|李明 图|朱力[除署名外]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加工白茶

道法自然 浅说云南大叶种白茶工艺

2023-11-15 13:23:42

白茶

晒干、阴干、烘干,究竟哪一种“干”才是白茶工艺的正朔?

2023-11-24 15:06:40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