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茶常识补遗:双江六大茶区

双江茶不止勐库,更有六大茶区
詹英佩老师在她的著作中称双江是茶祖居住的地方,这并不只是艺术化的夸张描述。
双江种茶历史悠久,在这里世居的布朗族、佤族等民族都是古代“濮”人后裔,而古濮人在3000 多年前就懂得种茶、制茶和用茶。
根据《双江傣族简史》记载,1485 年当地土司罕廷发就派人在冰岛种植库大叶种茶。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起,双江勐库大叶茶已外引到顺宁(凤庆)种植,之后有镇康、云县、临沧有识之士多次到双江引种勐库大叶茶种,尤其“临沧引进茶种中以勐库大叶茶为最多”。
《双江一瞥》载,民国初,勐库大叶茶年产万担,民国25-26年,茶税年度完税茶叶7000担,勐库公弄、邦骂茶农请工数百人采制茶叶。春茶期间,外地商人云集勐库,竞相采购茶叶。千百年来,茶与各民族的生产、生活相互交融,茶人、茶事、茶道、茶艺丰富多彩,形成了“以茶为生、以茶为饮、引茶为药、用茶做菜”的地域茶文化特色。
双江现存大规模的栽培型古茶园,这些古茶园在双江很多村寨中均有分布,我们可以将其划为六个主要片区。
勐库镇位于双江自治县北部,是勐库大叶种的原产地,也是双江县古茶树资源最集中的茶区。勐库地形为“两山夹一河一坝”,即邦马山和马鞍山中夹着南勐河和勐库坝子。
双江民间习惯以南勐河为界,河东为马鞍山,被称为东半山;河西为邦马山,被称为西半山。双江树龄120年以上的古茶树,绝大部分都分布在勐库的东西半山。两山间的古村寨中,几乎村村都有栽培型的古茶园,民间更有“勐库十八寨,寨寨出好茶”的说法。
西半山茶区包括公弄、大户赛、懂过、坝卡、冰岛、丙山、帮改、忙波8个茶村,东半山茶区包括亥公、那赛、那蕉、坝糯、忙蚌、章外(行政属勐勐镇)6个茶村。

临沧茶常识补遗:双江六大茶区

除了勐库镇勐勐镇以外,沙河乡邦丙乡大文乡忙糯乡也留存了很多古茶园。沙河乡茶区主要位于邦马大雪山经过库坝子向东横伸出的4条小山脉。这4条小山隔开了库坝子与坝子,当地人称为四排山邦丙乡位于小黑江沿岸,是双江县最南部的乡镇,而邦丙的茶区就在小黑江峡谷的大山上。大文乡忙糯乡位于澜沧江沿岸,毗邻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也是布朗族和拉祜族世居种茶的主要地区。
其中沙河乡的邦协、邦木、小勐峨、营盘,邦丙乡的邦丙、岔菁、南榔,大文乡的大梁子、户那,忙糯乡的忙糯、黄草林、滚岗、大毕地等村落都是具有代表性的古茶村。
(一)勐库茶区
1.1  西半山茶区  

临沧茶常识补遗:双江六大茶区

1.1.1 冰岛
冰岛村位于勐库镇最北部,与临翔区南美乡接壤,是双江乃至澜沧江中下游最著名的茶村之一。冰岛村是勐库大叶种的原产地,曾是傣族土司的贵族茶园。“冰岛”是傣语音译,1904年以前是傣族村寨,傣语音类似“扁岛”,也有文献中将冰岛记作“丙岛”,现统一为“冰岛”。
冰岛古茶园的来历有着明确而细致的历史记载,有530 余年历史。而今冰岛最为著名的古茶园也正是这一土司茶园的遗泽。
广义上的冰岛是包含了5个自然村的冰岛村委会,除冰岛老寨外,还包括南迫、坝歪、糯伍地界。南勐河从临翔区南美乡发源,流经冰岛老寨的山脚下,区域内以河为界划分东西半山,坝歪和糯伍属于东半山,而其他三个村子属于西半山,冰岛是唯一横跨两个半山的行政村。
冰岛茶是云南顶级标杆普洱茶之一,它是典型的大叶乔木茶,长大叶、墨绿色,叶质肥厚柔软、茶香浓郁,水浸出物含量高达48%以上,滋味酽而甜爽,是勐库茶的代表。
1.1.2 坝卡
坝卡与懂过村委会最北端的寨子隔河相望,毗邻耿马县,海拔近2000米。由于山路崎岖难行,坝卡的人们自给自足,过着半隔世的悠然生活。
相比于双江其它的茶村,坝卡的生态更好,种植和养殖品种更为丰富,茶只是人们栽培的作物之一。坝卡现今以汉族居民为主,但在坝卡下寨的背后,保存着一片100余亩的竜林,这是布朗族、傣族、拉祜族、佤族等民族心中的神林,这样大面积的竜林的存在,证明这个寨子也曾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因此,茶园也被居住在这里的人们代代传承。
如今,坝卡的茶园多以 1950 年之后新栽培的中小茶树为主,古茶园面积已经不足300亩。
坝卡的知名产茶村寨有:甲山、上坝卡、中坝卡、苞谷地
1.1.3 懂过
懂过是西半山最大的村寨,也是西半山茶园面积最大的村寨。
懂过村委会共辖4个自然村11个村民小组,茶园面积 5700 多亩,新老茶园各占一半上下。懂过坐落在邦马山延伸向东的一个小山脉上,面对大户赛与邦马大雪山,最初为拉祜族村落,后汉族人迁入,现以汉族居民为主。
懂过还是双江茶产业发展较早的茶村,其茶产量在整个库镇都占据了较大份额,并建立了双江首批茶叶良种培育基地。懂过的茶籽作为勐库大叶种茶中的上品,1980年以前一直不断外调。
懂过的知名产茶村有:上磨烈、下磨烈、坝气山
1.1.4 大户赛
从公弄茶区沿公路盘旋上山,就是大户赛,是进入邦马大雪山野生古茶树群落的最佳路线
大户赛海拔1900米左右,下边洼地居住着拉祜族和布朗族居民,上边梁子是清末杜文秀起义后迁居至此的汉族居民。拉祜族至少 300 年前就开始在这里开垦茶园,而汉族人定居于此后更是以“满天星”的模式大面积的开垦茶园,现存光绪末民国初年的茶园至少还有500亩。
大户赛的毛茶与西半山其它村寨的略有不同,晒干后乌黑光亮,被称为大黑叶,是许多商人最喜爱的毛茶品种。1957年,大户赛建起了茶叶初制所,从凤庆来的技术人员带来了红茶制作技术,大户赛开始制作高品质红茶。
大户赛的知名产茶村寨有:大忠山、河边寨、花椒树
1.1.5 公
公弄茶区是双江历史最悠久的茶区,著名的产茶村包括公弄小户赛豆腐寨
1.1.5.1 公弄村
公弄村是布朗族世居的村寨,寨名意为“敲大鼓的寨子”(傣语意为“大山上的寨子”),是勐库最古老的村寨。
公弄村坐落在邦马大雪山向库坝子延伸的一座小山上,置身寨中,可尽览邦马大雪山主峰与库坝子,青山碧水,世外悠然。公弄的布朗族是最早发现和利用邦马大雪山中古茶树的民族。
据当地人说,古濮人是最早生活在这一区域的族群。而在傣族土司引种茶树之前,古濮人已经在库开始了人工种植茶树。后逐步扩展,形成了更大规模的茶园。
1950年以前,公弄就是库有名的产茶大寨,茶园面积在2000亩以上。1950年以后,公弄进一步扩展茶园面积。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都曾将公弄定为库大叶种的培育基地,茶种、茶苗销至省内外众多茶区。
1.1.5.2 小户赛
小户赛隶属于公弄村委会,由一个汉族寨子和两个拉祜族寨子组成,三个寨子连排静立在邦马大雪山主峰半山之上,是双江最典型、最可观的古茶村。
在小户赛中,树围超过1米的古茶树房前屋后,山间地头随处可见,这些古茶树将双江悠久的茶树种植历史生动地展现在人们眼前。小户赛背后就是邦马大雪山古茶树群落所在地,发源于邦马大雪山的茶山河也从山巅流下经过村寨。而今在小户赛茶山河两岸的悬崖上还有野生型古茶树顽强地生长,这些古茶树有可能是大雪山中古茶树群落自然传播长成的。
小户赛茶的核心茶园是红土地古茶园。
1.1.5.3 豆腐寨
豆腐寨旧称中户赛,最初有拉祜族和佤族居住,现在是汉族人居住的寨子。寨子里的茶园是随清朝咸丰年间汉族人的迁入逐渐种植的。后由于村落的扩张,古茶园大多被毁,又于民国时重新种植。通过茶园,豆腐寨向上连接着五家村和三家村。三家村是双江海拔最高的产茶村,海拔2000米。
1.1.6 丙山
沿着邦马山,西半山茶区以公弄为中心向南即为丙山帮改
丙山行政村包括了帮骂大寨邦丙上下寨滚上山等几个自然村,1960 年以前名为邦丙,是帮骂和丙山的合称,后因与邦丙乡重名,改为丙山。丙山村的农田很少,山坡上连片的都是茶园。清光绪年间,邦骂村开始大规模涌入汉族人,并大面积扩建茶园,
在村庄背后的小山上似满天星遍植茶树,面积多达500 亩。丙山上寨为汉族村寨,而下寨是佤族的世居地。丙山上下寨的茶园均为 1950 年以前栽种的,且产茶规模不俗。滚上山座落在大亮山(邦马大雪山余脉)的半山腰上,是汉族为主的寨子,除了大面积栽植的茶园外,这里还是畜牧业发展较好的村寨。
1.1.7 帮改
滚上山继续向南即是帮改村,但是至今仍只能依靠步行跨越帮改河,而从的坝子沿公路上山则可轻易到达帮改。沿公路向上,距离帮改村很远就可以看见茶树平铺在山坡上。这里的古茶园经过矮化改造,树木不高,但是从其粗壮程度还是能看出其有着长久的历史。
帮改大寨是拉祜族世居的村寨,在半山部,除了栽植茶园外,拉祜族还种植了大量的水田。帮改其他村寨多以汉族为主,一些村寨由于临近,其茶园也相接壤,远观就是茶山上坐落着村落,人在茶中,风景宜然。
1.1.8 忙波
勐库镇只有两个种茶的傣族村寨,一个是冰岛村,另一个就是忙波村。
傣族比较富足,一般居住在坝区,忙波也是西半山最靠近勐库坝子的村寨,它在坝子边缘,也在山脚。忙波的傣族在坝子中种水稻,在山脚种茶。忙波的古茶园在寨子后方,名为“亥弄”,意为很大的一片地。
忙波最好的茶名为“腊丽宛波”,光绪年间是作为给当地村官和动土司晋献的贵族茶品而存在的。忙波茶冰岛茶都曾作为土司贡茶而出名。
1.2  东半山茶区  

临沧茶常识补遗:双江六大茶区

1.2.1 亥公
从临沧进入双江就进入了亥公。勐库茶区从这里向南延展开来,地处214国道进入双江的必经之路,亥公交通发达,竹林水田、茶园芭蕉,风景怡然。
亥公”是佤语的音译,意为“敲木鼓”的地方,这里出土了许多佤族的上陶用具和石屋遗迹,说明亥公曾是佤族先民的聚居地,但现在的亥公已是拉祜族和汉族为主要民族的居住地。
亥公9个自然村,茶园面积达7800 多亩,不仅有古茶园,也有大规模的新建茶园。其中,勐库戎氏茶叶公司在东来村建立的有机茶生产基地,是经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认定的全球屈指可数的有机茶示范基地之一。
1.2.2 那赛
经214国道,从亥公到双江的下一个村落就是那赛,这里自古就是勐库坝子到博尚古镇贩卖茶叶的必经之路。
那赛的小村是拉祜族聚居的村子,这里居住的拉祜族还保留着极为传统的风俗,说拉祜语,唱打歌。小村中有几棵千年的古柏,村边是茶园与竹林。茶园中,妖娆的藤条茶随风摇曳。藤条茶在那赛大寨的古茶地中更多,但不及小村茶园中的树龄老。
小村东侧是市场知名度非常高的东半山名寨正气塘,被民间誉为“小冰岛”,也是以藤条茶为特色。

 

1.2.3 那蕉
那赛向北就是那蕉。站在那蕉的背阴村中,能够纵览西半山的景色。群山绵延,白云出岫,古茶苍苍,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而从山上向下看,勐库坝子就像一个精致的盆景,悠然坐落在山脚之下。那蕉是高品质藤条茶的产区,茶叶以颜色鲜亮,内含物丰富著称,当然价格不菲。
这里的茶园一半以上都是清代和民国时的古茶园,茶种以藤条茶为主。那蕉是以拉祜族为主的村寨,背山靠水。人们种植茶树,开盘棉田,开凿沟渠,创造了良好宜居的生存环境。
那蕉村比较知名的产茶村寨有:偏坡寨、三家村、大石房、新寨、橄榄寨

 

1.2.4 坝糯
从那蕉新寨沿公路继续向北,就到了坝糯。坝糯是东半山最大、最高的寨子,海拔1900多米。坝糯以汉族居民为主,也是拉祜族世居的村寨,是藤条茶的代表产区。
坝糯的藤条茶园面积最大,拥有双江最古老的藤条茶树,藤条茶茶园的形态也最为复杂多样。据当地居民说,拉祜族在500 多年以前就开始在这里居住、种茶,因而保留了大量的古茶园。
这里的汉族多自临沧博尚过来,他们进入坝糯后,不仅大面积开辟茶园,更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商业,有人认为双江茶到博尚集中贩卖可能就始于坝糯,更有众多当地的汉族人远赴缅甸、泰国和中国台湾省贩卖茶叶。

 

1.2.5 忙蚌
与坝糯隔着一座小山梁的另一个拉祜古寨就是忙蚌。它曾是极为纯粹且传统的拉祜村寨。
在20世纪30年代,这里还没有汉人迁入居住,拉祜族有自己的卡些(头领)。这些卡些很有威望,外村的汉人不敢到忙蚌大寨以酒换田换茶园。
忙蚌后山的森林保存得极好,特产六子就长在森林里。六子能够消炎止痛、治疟疾、治瘴气,是居住在热带地区的人们必备的常用药。忙蚌的六子带有香味,品质突出,是这里的拉祜人除茶之外另一种生计依仗。

临沧茶常识补遗:双江六大茶区

(勐库茶区知名产茶村寨位置示意图)
(二)勐勐茶区
2.1 章外村
章外村原属勐库镇,2006 年划归勐勐镇,现在是勐勐镇的一个村委会,辖10 个自然村。
章外与亥公相连,是双江的老茶区,也是曾经勐库茶的重要构成部分。在章外的营盘村,不仅能看到勐库东西半山的景色,还能看见沙河乡的四排山,放眼望去,茶园连片。
章外原是拉祜族居住的地方,19 世纪 80 年代,倮黑大山的拉祜族起义失败后,许多拉祜族人离开故土,后又有众多汉族人迁入。现在章外村最古老的古茶园仍是拉祜族种植的,汉族人也在定居于此后开辟了大面积的茶园。
由于临近勐勐坝子,章外村有许多水田,水源丰富,土地肥沃,水稻与茶园一起使这里成为一片富饶的土地。
(三)沙河茶区
3.1 邦协
邦协与勐库相连,所产茶的口味和茶质在勐库茶中也属上乘。
邦协大寨坐落在四排山深处的山谷里,是个布朗族大寨。布朗族是古濮人的后代,布朗族居住的村寨一定有古茶树,这在云南几乎成为一个共识。根据布朗族的传说,布朗族至少5000 年前就在双江定居,四排山古称“亮山”,即布朗语意“很高的山峰”。而在这座山峰上,遍布着布朗族栽培的古茶树。
在邦协,还有个双江最大的佤族大寨小勐峨。小峨海拔超过 2000 米,几乎已经是山顶,寨子朝东,冬暖夏凉,整个山寨洋溢着浓厚的佤族风情和生态智慧。在小勐峨村中,可观赏勐库坝子和勐勐坝子,可远眺仙人山和勐库东半山。小勐峨的茶味道更似澜沧地区的茶,与双江当地的茶滋味迥异,但也被大家所喜爱。
3.2 邦木
邦木在邦协与营盘之间,是现在双江自治县茶产量最大的村委会之一。1904 年,双江在管带官彭琨的主持下改土归流。此后,邦木由彭琨之子直接经营管理了20多年。
1949 年之前,邦木是旧县政府特区,充当双江经济发展样板与示范区的角色,茶产业发展迅速。一些历史文献中记载,民国时期邦木一度替代冰岛成为了双江最主要的茶籽输出地。
1949 年以后,邦木茶树种植与管理更是长期在当地科技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不断的调整与改进,形成了成熟的茶园管理技术与蓬勃发展的茶产业。
3.3 营盘
自改土归流以后,营盘是双江县政府的所在地。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地位,营盘曾聚集了双江最具权势、最富有、最有学问的各类名人。营盘曾叫那赛,是佤族和拉祜族聚居的高山小寨子。
1904年,管带官彭琨平息了忙糯、大文的拉祜族起义之后,带领清军和当地土司进驻了这个小寨,并将其改名为营盘,即军营之意。此后,营盘进入了高速发展并受各界瞩目的新时代。
借此契机,以彭琨为代表的官绅大力发展茶叶经济。彭琨自家就在营盘开辟了几百亩茶园,至今人们仍叫这一片茶园“彭家大茶园”。后彭琨及其子嗣还带头在双江其他地方大量开垦茶园,并在昆明开办了中和茶庄,专卖勐库茶。
现在双江1/3左右面积的古茶园是在彭琨管理时期种植的。
(四)大文茶区
大文乡位于小黑江和澜沧江交汇处,是真正的“两江交汇”之地,也是拉祜族世居之地。
大文乡政府所在地梁子寨拥有大文最著名的古茶树。梁子寨 1号古茶树有七八米高,树围大于135厘米,主干中部发出5条大枝,分枝有碗口粗,是当地拉祜族心中的茶王树。2号古茶树比1 号古茶树更高,树围120厘米左右。
两棵茶树树龄不详,据当地人回忆,清代拉祜族起义时这两棵大茶树就已经粗壮繁茂,受人景仰了。现在,两棵树仍静静地矗立在寨子小学背面的农田中,茕茕子立。这里曾有大面积的古茶园,然而至今,大文乡10 多个拉祜族村寨却再难找到连片的古茶园了。
清朝时,双江、澜沧一带拉祜族聚居地被称为“倮黑大山”,这里是拉祜族起义反抗傣族封建领主统治的地方,也是主战场所在地。起义的失败不仅破坏了大山中的茶园,也将大山变成了拉祜起义军的埋骨之所,因此这片大山被人们叫作“大坟山”。
虽然古茶园被毁坏殆尽,但大文乡处于世界茶树起源中心的地理区位,这里天然就是适合茶树生长的区域。民国以后,勤劳的拉祜人和汉人一起,在大文乡建立了众多茶园,已发展茶园2000余亩,重新构建了大文乡的茶产业。
(五)忙糯茶区
与大文乡一样,忙糯乡也是拉祜族世居之地,全境都在倮黑大山区域之内,均为山区。
忙糯在澜沧江西岸,北部紧邻北回归线,是最适宜种茶的地区之一。《双江县志》记载,忙糯乡曾是清代拉祜族起义的发源地,忙糯拉祜族也是起义的主要力量。而那些曾经拉祜族居住过的村寨都有拉祜族开辟的茶园。
忙糯大毕地的古茶树证明,至少在600年前,拉祜族就开始在这里栽培茶树。清代三次拉祜族起义被镇压、忙糯的地域长官和行政管理范围不断变化都直接影响了忙糯茶产业的发展。黄草林滚岗大毕地是忙糯著名的古茶村。
之后,忙糯乡也发展了大面积的茶园,但是由于产业发展迟缓,忙糯茶的价格一直偏低,平均不到勐库茶价的一半。
(六)邦丙茶区
小黑江是双江与澜沧两县的界河,北岸是双江的邦丙与大文,南岸是澜沧的文东和富东,两岸都是云南普洱茶的著名产区。
邦丙是布朗族世居之地,为布朗族的故乡之一。邦丙最北部的仙人山是双江境内很有名的一座大山,它似乎将邦丙与双江分隔开来。仙人山也是双江除了邦马大雪山外另一片大面积野生古茶树群落生长之处,原始森林繁盛茂密,古茶树静立其间。
邦丙街(邦丙乡政府所在地),可以远眺耿马、沧源、澜沧、景谷、双江,形成“一山看五县”的奇特景观。而小黑江两岸是布朗族、佤族、拉祜族的世居之所,这几个民族也都是依茶而生的,建村必种茶。
邦丙全乡有茶园4000 亩,其中古茶园 1000 余亩。有古村落的地方都有茶园。邦丙大寨岔箐大平掌等都是著名的产茶村。由于茶产业曾长期不受重视,古茶园面积大小不一,有的地方形成规模,有的则只余零星,有的老茶园已无人看管,令人唏嘘。

临沧茶常识补遗:双江六大茶区

(双江县六大茶区示意图)

在以上六大茶区中,勐库茶区的茶园面积占据了绝对优势,但其他几个茶区依然有一些值得关注的、茶质优异的小众山头村寨值得我们去关注和挖掘。
(备注:本文仅做真实的茶源地理常识分享,供大家全面系统了解双江县的茶叶产区分布,但不做茶品推荐,部分内容参考《双江茶业》内刊)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临沧茶区品饮茶山

冰岛五寨古树普洱茶的特点和区别

2023-7-15 15:56:04

临沧茶区

不是秘境,胜似秘境:聊聊“临沧茶四大新贵”

2023-7-21 14:02:4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