侘(chà)茶

侘(chà)茶
Tea Talk
侘(chà)茶

侘(chà)茶

某年春天,丰臣秀吉1想出一个法子刁难千利休2,他要利休当众演示茶道前的插花。他弄来一只扁平硕大的铁钵,注上清水。又在铁钵旁放了一枝含苞绽放的红梅。
利休神情严肃,默默注视着那枝红梅。站在一旁的人,幸灾乐祸,等他出丑——花瓶不是筒形的,看你怎么插。

过了几分钟,只见利休小心翼翼拿起花枝,将花瓣轻轻摘下,洒入铁钵中,然后将残存着两三朵花苞的花枝,横搭在铁钵上。插花完成了。

现场的人们看呆了。铁石心肠的丰臣秀吉甚至泪流满面。

花开花落,静水流深,静转为动,利休展现的正是“侘茶”的心境,妙不可言。

出自千利休高徒之手的《南坊录》一书中,对“侘”这样解释:

“侘”的本意是,清净无垢的佛土世界。到达露地、草庵之地,拂却各种尘埃,主客坦诚相交,不必讲究规矩仪礼。唯生火、烧水、品茶,而无其他之事,此乃佛心所现之处。

若拘于礼仪客套,则沦为种种尘世俗念,或客窥主之过而加以责备,或主见客之过而加以嘲讽。我无时不在等待着洞悉、了悟此事的人。若以赵州为主人,初祖大师为来客,利休居士与本僧共同打扫露地尘埃,或可达成一期一会吧。

这正是“侘茶”的世界:

和、静、清、寂。

《广韵》中解释:和,不坚不柔也。

可以理解为,我们与生活环境的一种融合。有一个人独处时的自洽,也有和周围人事的和谐。意见不一致时,“和”的表现是,理解,冷静,中庸。

《黄帝内经》中,黄帝问岐伯,上古的人为什么能活很久,而且到一百岁仍然动作不衰,而现在的人还不到半百就动作迟缓衰竭了呢?岐伯回答说“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其中的“法于阴阳,和于术数”,就是要我们按照自然界规律而起居生活,随四季变化而增减衣被。同时要调养、锻炼自己的身心,让自己“心平气和”,找到生活的节奏。把握平衡与分寸,万物就不会偏离或者太离谱。

我有朋友,说她每天上班,车子开到公司地库。要在车里先坐上5分钟,再进办公室。她说她需要这样一个stop(停),调整好心态,开始一天的工作。她说这五分钟很管用,能让她元气满满。

敬,

源自内心深处的恭敬与虔诚。

大乘佛教中,有一位“常不轻菩萨”,在释迦牟尼佛传法音时出现。这位菩萨是一位比丘菩萨,他在无量久远劫前的一尊古佛——威音王佛像法时代3出家,一生所修行的就是向比丘4、比丘尼5、优婆塞6、优婆夷7四众弟子顶礼。

这位“常不轻菩萨”很特别,不管见到谁,都说:“我不敢轻视汝等,汝等将来皆当作佛。”

意思是,我不敢轻慢你们,你们都能成佛。你们都有佛性,皆可作佛,所以我现在要向你们恭敬、顶礼。

这也大概就是他名字的由来。“常”就是永远,“常不轻”就是永远不轻慢任何一个人。他这一生的修持,不诵经,不打坐,就只有这个方法,见人就礼拜,只说这一句话。

像法时代,有很多增上慢7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变得浮躁傲慢,所以很烦他,说:你哪来的,算老几呢?骂得不过瘾就打,用杖木、石块来投掷他,他就在杖木石块抛不到的地方顶礼,还说:我不敢轻于汝等,汝等皆当作佛。

常不轻菩萨非常能忍,他就是通过礼敬、赞叹他人而修行圆满。他对别人的这种恭敬赞叹,发自真心,绝无半点虚伪。

敬,还有一项重要内容——敬自己。

有一则很有名的禅宗公案——“丹霞烧木佛,院主落须眉”。

丹霞禅师是马祖道一的大弟子,曾在慧林寺修行。冬天天气太冷,又没有柴火烧,他就把大殿上木刻的佛像搬下来,劈成柴,用来烤火。方丈出来一看,吓得连声说:烧佛,你这个罪过大了!有因果啊!奇怪的是,话音刚落,这个老和尚的胡子、眉毛就掉了。佛是丹霞烧的,因果反而落到老和尚身上。

这则公案,告诉我们,真正佛法不着相。“轻视”木佛,敬爱自己,这两件事不矛盾。烧掉木佛御寒,这是丹霞禅师爱护自己,这也是禅僧心中的“敬”——“佛度自度者”。同时,我相信,丹霞禅师也会非常尊敬一草一木,将香茗野花敬献给三千世界10的佛陀。

清,

清洁,整洁。

我们泡茶过程中的一切细节,我们自身从外表到内心,都必须整洁干净。日本茶道里,在被称为“露地”的庭院里,有专供客人使用的洗手盆,自由使用清水。茶室里也总是一尘不染。

日本武士道修养的代表作《叶隐》中,有一段语录:

茶汤的本意在于使六根清净。眼观挂轴、插花,鼻嗅燃香,耳闻水沸之声,口品茶汤,手足端正,当五根清净之时,心灵也自然会清净。茶的本意毕竟在于使心灵清净。我辈终日不离茶之心,完全不是为了寻求慰藉。又,茶具也与此意相符合。

利休的一首和歌,也有他对“清”的理解:

茶汤露地

是浮世之外的一条道

在此可抖落心尘

寂,

可以理解成,一种物外的禅,一种简洁的审美情趣——我们于简朴、残缺、不充分、不圆满或是不完美的日常生活中,发现美,体会美,感悟存在,从而达到内心闲适。

比如我们亲手泡杯茶,就可以在“物中的乐趣”和“物外的自由”之间,搭一座桥,净化身心,获得平衡。

北宋陶岳的著作《五代史补》中,记载了一桩小事,向我们传达了“寂”的观念,恰到好处:

齐己作《早梅》诗,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之句,郑谷改‘数枝’为‘一枝’,齐己下拜,时人称郑谷为一字师。

大意是,诗僧齐己偶得两句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他将这诗拿给一个朋友看。朋友说,将“数枝”改为“一枝”,你觉得怎么样?他听从了朋友的建议,并尊称他为“一字之师”。

大千世界,人潮人海,重要的是我们自己,不是物。无论高、低、贵、贱,要避免被物所包裹、人为物役。物多、物少,本质上没有不同。

千利休对丰臣秀吉打造的黄金茶室,一直敬而远之。他提倡在几个平方大小的茅屋茶室中饮茶,正与陆羽的“精行俭德”相契合。而这也是对“寂”的践行。

这,也正是一碗茶,于战火纷飞中,给武士们带来的重大意义。日本武士道9的理念是,“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先能“不要自己的命”,才能“要他人的命”。正因为如此残酷,他们也的确需要眼前这碗茶,让自己喘息,觉悟,生命的意义,一切的意义。

南坊宗启11的《南方录》中,对“寂”也有具体而生动的阐述:

草庵小茶室的茶汤,第一目的,是以佛法修行得到。以排场的家居、美食为乐,是世俗之事。屋不漏雨,食可果腹,足矣!此乃佛之教,也是茶汤的本意。打水、劈柴、烧水、点茶,既是供佛,也是待客,自己也饮用。茶室中插花,焚香,都是学习佛教高僧的做法……

村田珠光曾说:看到茅屋前拴着一匹名马,是件很美的事情。同样的,在普通的居室内发现稀世真品,那也别有一番意趣。

禅语说“破褴(lán)衫里盛清风”。“侘”可以理解为,一种深藏在日常、难以言表的内心知足。“侘”,意味着忠于自己,听自己的话。

当你将自己周围,打扫得干干净净,收拾出一块简朴的、小小的喝茶地时,沏上茶、插上鲜花,享受清静的喜悦,

或,与亲人好友相聚,畅所欲言,哪怕只是坐着不说话,一起享受闲暇,

我想,这都是,这就是“侘茶”。

【注释】

1.丰臣秀吉:日本战国时代的领主,他完成了近代日本的统一,是 1590年至1598年间日本的实际统治者。丰臣秀吉爱茶,喜欢举办茶会,也喜欢收集跟茶有关的 “唐物”—— 也就是来自中国的古董。

2.千利休:丰臣秀吉的茶艺师,也就是他的茶头。1585年,丰臣秀吉在皇宫开设茶会,向天皇献茶,受天皇赐姓“丰臣”。天皇同时也赐给千宗易“利休居士”的称号。1587年,千利休开始主持丰臣秀吉发起的北野大茶汤(茶会),成为天下第一的茶匠。但他的结局,是被丰臣秀吉下令切腹自杀。

3.佛陀入灭后,依其教法之运行状况,可区分为正法、像法、末法三个时代。像法时代,仅有佛经、教说,修行的人少,且专门作表面功夫,人们都欢喜作功德,建造佛寺、佛塔,欢喜求福而不求智慧。

4.比丘:梵语bhiksu的音译,一般意译为“乞士”,俗称“和尚”。佛家指年满二十岁,受过具足戒的男性出家人。

5.比丘尼:(梵文Bhikkhuni),梵语的音译词,佛教用语,是指满二十岁受了具足戒的出家女子。

6.优婆塞:在家信佛、行佛道并受三皈依的男子。我们称为居士。

7.优婆夷:梵文Upasika,在家信佛的女子。我们称为女居士。

8.增上慢:佛教术语。增上慢,七慢中的第五,意思是以自己证得增上之法等而起慢心。七慢(慢、过慢、慢过慢、我慢、增上慢、卑慢、邪慢)中的第五。

9.武士道:起源于古代的日本,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武士道精神最典型的行为是切腹。

10.三千世界:古代印度人之宇宙观。一千个小千世界,叫做“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叫做“大千世界”。一个大千世界,因为它里面有小千、中千、大千,我们称其作“三千大千世界”,而三千大千世界为一个佛国土的世界。三千大千世界,是一个大千世界。因为它的结构是从小千,到中千,再到大千一级一级组成的,这个三千是讲它组成的结构,而不是这个大千世界是三千个。

11.南方宗启:安土桃山时代(1573~1598)的茶人,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千利休宗易居士(1522~1591)的入室弟子。编撰有“利休流”茶道书籍《南坊录》。

◾文字原创:沙爱春Sandy

◾图片来源于unsplash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茶生活

静下心来,喝杯茶。

2023-8-14 15:15:16

茶生活

酒为谁醉?茶为谁醒?

2023-8-14 16:04:4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