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 — — 一条带“血”的路

古代中国茶叶世界出名,最早向海外传播可追溯到南北朝时期。当时中国商人向土耳其输出茶叶。隋唐时期,随着边贸市场的发展壮大,加之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茶叶以茶马交易的方式,经回及西域等地向西亚、北亚和阿拉伯等国输送,中途辗转西伯利亚,最终抵达俄国及欧洲各国。从唐代开始,历代统治者都积极采取控制茶马交易的手段,来维护地区和平。

茶马古道 — — 一条带“血”的路

茶马贸易开始正式展开,是从宋代和明代开始,中原政权以垄断茶叶贸易,以换取青海、甘肃、四川、西藏以及西南等地当地民族马匹的政策和贸易制度,来控制西南地区的稳定性。
宋神宗熙宁七年(1074年),王安石变法时初行茶马法,被视为茶马制度的开端。宋朝于成都置都大提举茶马司主持此事。这是因为唐朝与回纥在漠北绢马互市,马价以绢帛计价,回纥人使用劣马换绢招来国库空虚,负债极大。

茶马古道 — — 一条带“血”的路

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以陕西、四川茶叶交易番马,设茶马司于秦州、洮州、河州、雅州等地,专门管理。洪武三十年(1397年),将秦州茶马司改设于西宁。成化年间,由于私茶贸易盛行,朝廷已没有足够的力量压制商人钻营法律漏洞,到弘治三年(1490年),当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杨一清主持茶马时,便实行“招商买茶”,令商人自出人力、物力、自出资金运茶,“运送到官茶,量将三分之一官为发卖,以偿官价,尤为便益。”。
清初延续明代茶马制度,设置茶马司,管理茶马贸易。仍将茶马互市作为羁縻的手段,康熙七年至雍正九年,茶马贸易时置时废,雍正九年因用兵新疆,恢复于西宁等地设茶马司。雍正十三年待战事结束,可靠贡赋形式满足军马来源,茶马贸易制度方宣告结束。

茶马古道 — — 一条带“血”的路

在这里解释一下什么是羁縻(jī mí)政:所谓羁縻,“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经济和物质利益给以抚慰, 即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特殊的行政单位,保持或基本保持少数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承认其酋长、首领在本民族和本地区中的政治统治地位,任用少数民族地方首领为地方官吏,除在政治上隶属于中央王朝、经济上有朝贡的义务外,其余一切事务均由少数民族首领自己管理,这制度沿用至今。
所以在整个封建时期,茶叶成了稳定地区经济重要货物,唐朝时期与吐蕃(今西藏)发生的战争争端也是主要也是限制茶叶贸易而发生,到了唐中期,与吐蕃的战争唐帝国无力承受,才有了文成公主下嫁吐蕃,开放边境贸易,换来几十年的边境和平。茶马贸易虽然是官方主导,但是并没有限制民间参与。茶马古道就是当时他们那一代人开辟出来了。

茶马古道 — — 一条带“血”的路

到宋和明茶马贸易全部由官方控制,禁止民间参与。我们拿明代为例,明朝政府在陕西建立了四个茶马所,在四川建立一个茶马所,通过这种制度每年可以得到13000余匹马。
茶叶来源被分为两类,除了陕西和四川省之外其他省份生产的茶叶是用于国内消费(包括云南),陕西和四川生产的茶叶用于边境交换马匹。运输途中必须有官方配发茶引。如果没有茶引就是走私,被抓到就是货物充公,杀头之罪。在陕西和四川,政府从三种渠道获得茶叶。一定数量的茶园为政府所有,由军队士兵劳作。政府拿走80%的产品,剩余20%用于给付士兵。私人生产的茶叶则征收20%实物税收。
茶马贸易制度早期最大的困难是运输。绝大部分茶叶产于四川,而贸易却在陕西北部进行,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允许商人参与运输,一个商人在成都从政府仓库中接受100斤茶叶并将其运到陕西的一个茶马司,这样会得到2000斤食盐的引由,拿着食盐到两淮或两浙地区可兑换成现金。除本钱,商人花费最多就是路上的食物和脚力。一趟茶马贸易往返周期都是在一年或者两年以上,客死异乡都常有的事。

茶马古道 — — 一条带“血”的路

15世纪晚期,明政府实际上失去了对茶马贸易的控制,获得的茶叶数量也不断减少。在陕西,人口不断增加,茶叶产量也有增加,但政府无意对茶叶征税,走私贸易繁荣。这就是最早“马帮”的形成主要原因之一。
说来是用马,其实早期用的人驼后面发展成用骡子,最后才是用马来运送货物,马帮最早的组成形式最常见的主要有三种:其一是家族式马帮,全家人或整个家族都投入到赶马谋生的行列,骡马全为家族或自家所有。马帮以家族的名义命名。其二是短奏式马帮,一般是同村的几个人仰或邻近的村寨的人,或其志同道合,或为了共同谋取利益,每家出上几匹骡马,选一位有威望且具有社会阅历、能与各方人士打交道的人作马锅头,结队而行。

茶马古道 — — 一条带“血”的路

在马帮运输的过程中,各自管理各自的骡马结算时,按骡马的匹数和驮载的货物分红,马锅头可以得到比他人多1-2成左右的收入;其三是任意一时结成的马帮,因为同走一条道路或接受了同一宗业务,在路上可以共同防卫匪盗的侵扰,相互有个照应,就组成了马帮,这一形式的马帮,没有任何组织,集散由皆共同需要而定。所以马帮里面鱼龙混杂,他们里面有强盗、通缉犯、流民等等,不过大部分都是苦难之人。
从唐朝的三条主要道路发展成20多条支线,全是马帮靠人走出来了。其实马帮就是民间走私的一个集合体,从唐代到清代西南地区土司暴动就从来没有停息过,再加上西南地区崇山峻岭,剿匪困难。从马帮开辟新的道路的来看,一方面是为了逃避官方赋税和惩罚,一方面还需要躲避战乱和匪患。开辟新的路线意味着新的冒险,有时一整队人陷入密林而尸骨无存。他们还要面临野生动物的袭扰,加上瘟疫和伤病也会让他们不断减员,经常到达目的地人员已经减少一半。

茶马古道 — — 一条带“血”的路

在沿路看到有尸骨也会就地掩埋,这也是他们马帮的传统之一。其中的艰辛正如著名的《赶马调》唱的那样,“可怜可怜真可怜,可怜不过赶马人。离开家门路千里,夷方路上无亲人。看不清楚摸不着,闷头摆子无药医。”出自(张锡禄《赶马调》。
为了避免出发遇到不测,也渐渐形成了马帮的禁忌。在一篇题为《茶马古道上的云南马帮》的网络文章中,对马帮的禁忌作了全面的总结:出行禁忌一一生肖属马日严禁出行,农历腊月、六月忌出远行;方向禁忌一一有俗语“春不走东,夏不走南,秋不走西,冬不走北”。
行走途中,严格按马帮编队行走么锅为整个马帮的导向,手擂大锣开道锣声既能惊吓兽类,又能起到让对方马帮知道做好让路和调整马队行走的速度,彼此能够迅速通过;语言禁忌–马帮赶马人交谈多使用行话,例如:途中歇息称“打尖”吃午饭称“开稍”,野外露营称“开亮”工钱称“彩利”等等,也形成为马帮人中人人皆晓的行话。

茶马古道 — — 一条带“血”的路

为了更好地增加收入,从茶叶发展到陶瓷、纺织品等都是他们运输的物品,然后把西藏的物品运回中原形成一个庞大的交通运输线。
马帮作为大西南一种独特的经济物资流通形式、一种独特的商业行为、一种独特的文明传播载体、一种独特的社会阶层及一种独特的社会组织形式,在历史上或今天,都有着博大的文化意义。

茶马古道 — — 一条带“血”的路

有人撰文认为,如果没有马帮运输,对内就不可能有云南、四川、贵州、西藏、广西等省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往来;对外也不可能有中印、中缅、中泰、中越的经贸文化交流。马帮对于西南地区社会经济、近代商品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人类的一部血泪史。
历史只是循环,没有借鉴。引用一段话:秦人不暇自哀 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 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 哀后人也!出自《阿房宫赋》。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茶文化

中国历代茶与书法作品

2023-8-13 8:22:30

茶文化

社交场上的“以茶代酒”

2023-8-14 13:56:2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