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后浑”可以作为衡量茶叶品质的条件么?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就是在泡茶的时候,如果没有及时的趁热喝掉,等到茶汤变凉的时候,会发现原本清亮的茶汤不怎么清亮了,并且也没那么好喝了。这时候很多人会认为,是不是这茶叶的品质不好。那么茶汤为什么会浑呢?出现冷后浑的茶汤是不是茶叶品质不好呢?对于这些常见又无法一句话说清的问题,我们今天就具体来看看究竟怎么回事?

到底什么是“冷后浑”?

“冷后浑”是指茶汤冷却后出现浅褐色或橙色乳状的浑浊现象,这种现象,即被称为“冷后浑”或“茶乳酪”。

茶汤“冷后浑”是如何产生的?

“冷后浑”现象是茶多酚及其氧化产物与咖啡碱共同作用的产物。

茶中含有较多的茶黄素和茶红素,这两种物质会与茶叶中咖啡碱发生反应,在冲泡时,高温状态下,茶黄素与茶红素是处于安静的游离状态,溶于茶汤中,这时候茶汤是清亮的。

随着茶汤的温度慢慢降低的过程中,它们与咖啡碱、钙离子、钠离子等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不断加强,茶汤由清变浑,出现浅褐色或橙色乳状物,茶汤温度升高,冷后浑现象消失。

是不是所有茶叶都会“冷后浑”?

当然不是。很多茶叶是不具备冷后浑的条件和因素的,因为很多茶叶不具备有茶黄素和茶红素的,或者说含量不高,那么在冲泡后就不容易与其它结合发生反应,因此,不是所有茶叶都会出现冷后浑。

哪些茶叶会出现“冷后浑”?

“冷后浑”是红茶特有现象,更是优质高档红茶的特征之一。当然,这类现象并不是红茶的专利,在绿茶、乌龙茶、黑茶中都会出现。像云南的普洱茶(生茶、熟茶)出现冷后浑的现象也相当的明显。

“冷后浑”可以作为衡量茶叶品质的条件么?

当然可以。一般认为,出现冷后浑,意味着茶黄素、茶红素含量丰富,是茶叶品质良好的体现。冷后浑常出现在优质的茶中,而一些粗老劣质的茶中几乎没有。并且,如茶汤冷后浑出现较快,黄浆状较明显,乳状物颜色较鲜明,则说明茶黄素含量高,茶汤滋味鲜爽,品质较好。

通过以上可以看出,茶汤“冷后浑”不是所有茶叶都会出现的,是具备冷后浑条件的茶叶才会出现的现象,是可以作为判断茶叶品质的条件和因素之一。当然,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冷后浑”不是只有红茶才特有的专利,在其他茶类茶叶中也同样会出现,只是这样现象没有红茶和普洱茶那么明显罢了。所以在泡茶、喝茶的过程中如遇到这类似的情况不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选购

普洱年份茶“捡漏”正当时(下)

2023-12-4 14:58:49

选购

选茶小技巧,学会了让你少走弯路!

2024-1-18 10:47:0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